信息供应中外有别选择性释放意欲何为

(泡泡网报道) 为什么在墙内社交平台上,中国大陆与香港、美国、日本的用户在同一时间点上会接收到不一样的讯息?采取"定向供给"这么繁琐的技术应用究竟是为了什么?微信朋友圈的审查力度有所"放松",这又意味着什么?微博微信"散布分裂国家言论"将被定以"煽动国家分裂罪",大陆朋友对此怎么看?

搜索功能暗藏玄机
 

泡泡网邀请身居大陆、香港、日本和美国的数位网友,在同一时刻使用墙内社交网站的搜索功能,搜关键字"占中",结果显示,中国大陆和其他三地得到的讯息各不相同。以新浪微博为例,身居大陆的用户在北京时间10月5号晚间11点左右,会搜到七条内容,全部是由非认证账号发出,其中6条内容为反占中观点,另一条则是以长微博图片形式转发的来自亲北京港媒的社评。

而在同一时刻,香港用户搜索的结果是十几条内容,但全部是由大陆官媒认证账号发出的,也同样是一致的反占中态度,其中包括各大知名党宣:人民日报、环球时报、新华社中国网事等等,此外还有一条是来自新浪微博「大V」 @老榕。

虽然与香港同样属于“非大陆”,但美国和日本的搜索结果却与香港不同,身处这两个国家的用户在上述同一时刻只能搜索到三条内容,也全部来自大陆官媒认证账号,没有非认证网友的转发结果。



继而,本网又在腾讯微博做了同样的测试,结果显示:海内外所见一致,都是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,搜索结果未予显示”。



综上显示,大陆社交平台在讯息供给上有明显的地域区别,据本网分析:为大陆网民定向展示非官媒观点,或因中共官媒公信力水位居冰点已久,舆论引导需要借助水军和“被蒙蔽”的网友;对海外(日本、美国)用户展示少部份大陆官媒观点,似乎有姿态意味;对香港用户展示大量来自大陆官媒的观点,似乎是出于“定向反驳”

对此,参与了上述测试的北京时评人苏星河对泡泡网表示:

“这样的搜索结果并不出乎意料。首先,这说明新浪微博的审查策略具有地域差别。初步推测,这种差异化的审查是为了迎合不同政治环境的用户。其次,从搜索结果的内容上看,新浪微博有意识响应当局要求,分别屏蔽和显示了一些特定的内容,这是全面合作的态度。第三,搜索结果推荐(/特定)信息的内容,显示存在强烈的信息污染。”

苏星河认为:“这些现象表明,在重大事件发生时,墙内社交平台不仅难以承担传播信息和观点的作用,而且已经成为当局的维稳工具和信息传播战的帮凶。微博作为一个媒体平台的价值已经丧失,而它又不可能拥有当局“事业单位”待遇,我对它未来的发展,以及它的市场价值表示悲观。当然,我更乐见其早日垮台。”

另,9月29号,建制派港媒晴报联手“经济通”发起投票﹣“反占中、撑腰催泪弹”,截止10月6日下午18点,记录显示共有126206人参与,其中支持警方使用催泪弹驱散占中人士行为的参与者占据比例为46%,认为警方做法不恰当的参与者占据比例为53%;支持占中行动的比例为:52%,反对占中的比例为47 %。两个问题各自有1%的参与者表示“没有意见”。

有新浪微博用户转发该投票网址,同时呼吁大家去参与,评论中有网友疑惑“会不会太激进?”待半小时左右过后,本网记者再刷新时,该微博已不见。

微信释放香港信源的占中消息


10月5号晚间十点多,身居香港的西班牙媒体人Pablo对本网表示:忽然发现微信朋友圈发出的占中相关图片可以显示给大陆用户看了,“这几天我一直没间断发图,但始终只有非大陆用户可见,今天刚才忽然有大陆朋友来点赞,我才发现这一现象”。经本网测试属实。

据Pablo的推测:“或许是源于人手不够加上技术能力有限,只好更多顾及微博等开放式平台的审查,对于微信这种封闭式平台放松一步?”但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夕岸则表示:“我觉得还有可能是故意放开的,测试下是否压得住舆论。技术人手绝对够,就和曾经有几天微博不能发评论一样…为测试下各种管制怎样更有效,官方有好多监测工具的。”本网认为,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,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性﹣﹣近乎以“断章取义”为目的的“选择性释放”,因为微博中的占中消息仍处于封禁状态。

从前期的高强度封锁到近期的“选择性释放”,站在受众的角度上看,似乎形成了一种被“断章取义”的接受效果,这个时候配以官方舆论引导,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上看,是吸纳能力最强的时段。

对此,前大陆知名媒体从业者阿舒(化名从人民日报离职的)对本网表示:“信息被剥夺一段时间后,受众处于饥渴状态,在这个时候灌输官方‘主流意识形态’定性的舆论和不完整的新闻桥段,已被证实具有最佳接受效果。一群人焦急等待,知情权被完全剥夺,这时候出来一个扫地的都是救星。”

广州知名媒体人宋志标对本网表示:“针对占中信息的微信管控是精细化的,最开始内地手机在香港发信息时内地不可见但国外可见,后来发现昨晚起已放松,我感觉像是在做微信调控的实验,看技术控制信息流的方式和边界在哪里,体现了较高的管制技术理论。当然,防民之术发达,盖过世界,是可悲的。感觉目前的调整重点已从微博转到微信,管理者似乎有意识要形成新理论新技术,足否意味着管理层的分化?不好猜,但理应注意这种变化。”

 

言论又有新“罪罚”


大陆官媒光明日报在本月4号凌晨发布消息称: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本月出台的《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规定,通过建立、开办、经营、管理网站、网页、论坛、电子邮件、博客、微博、即时通信工具、群组、聊天室、网络硬盘、网络电话、手机应用软件及其他网络应用服务宣扬、散布、传播宗教极端、暴力恐怖思想,煽动分裂国家、破坏国家统一的,将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。

对此,推特网友东先生表示:这就是为什么要支持香港的原因,2003年7月1日,为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,50万香港市民参加了由“民间人权阵线”发起的大游行。其后,23条立法被搁置。香港没有分裂国家罪,香港人不会因言获罪。

本网特此采访了十几位身居大陆、身份各异的微博微信用户,他们一致表示:这种“口袋罪”大部份功能属于震慑之用,它存在的最大价值不过是做为批判文章的题材。

冒个泡吧!

Plain text

  • 不允许HTML标记。
  •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。
  • 自动断行和分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