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网络
百忧解时代(一)变质的竞争和时代性焦虑
时至今日,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网络生活经验,应该已经发现,线上声援和线下行动的比例是不匹配的,往往差距悬殊,预期中伟大的O2O动员模式似乎难度极高。这不完全是信息接收的问题,虽然有GFW的存在,更多是粉丝经济问题。粉丝经济让社交网络生态变成了竞技场,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,竞争关系虚弱了合作能力,而且这种竞争是神经症式竞争 —— 网络平台同时具有舞台效应,一个表演者为了什么而存在?观众。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观众,也同时是所有人的演员,这便把个体卡在一个神经症式的夹缝状态中:一边是被爱的渴求,一边是赢过他人的欲望……
更多想搞一场社交网络革命吗?这里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识
Web2.0正在迅速地与世界各地的政治发展实践、社会运动、骚乱与抵抗、激进主义和民粹主义潮流等等相结合,新媒体政治已经从一种成熟的政治空间、单纯的互联网政治或赛博民主(cyber democracy)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形态,并且引发局部/地方的涨落……
更多社交媒体上的抑郁型性格
在部分中文网络上,嘲笑他人的积极心态也是一种奇怪的、几乎还具有普遍性的特征,它的潜台词是:“你不行的,你早晚摔跟头,我在等着看笑话”等等,它恰好需要本体保持着一种悲观虚无的精神状态,以证实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“正确正当”。本体甚至很难意识到这种状态正在被需求……
更多在中国:火爆的信息倒卖市场和概念错位
思考习惯缺乏的危害远比你想象中更为严重。威权政府用不讲理巩固了政权,民粹主义政客用无知和浅薄赚得了支持,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生产者借助人们的直觉和偏见影响了现实政治,但很多他们的反对者在此并没能实现突破…
更多你是否应该远离社交媒体?
互联网上到处是认知吝啬鬼,博主的权威性(被熟知程度)、圈子化从众和高度情绪化等现象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,宣传(假消息)能充分利用这种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,引导人们下意识的盲目接受。其中包括简讯和标题党,也就是说,即便主体信息是真实的,仅仅是人们的思维弊端和认知薄弱,就能达到与假消息同样的效果……
更多从WeChat到Twitter 感受跨世纪的穿越
人们发现了小冰的自我审查,但并没有很多人意识到它就是中文网络的主体特点,人们忘记了很多微信群主在要求成员不要谈论政治话题、五毛自干五的成群结队、最为普遍的是模仿及调侃等低效沟通,也许它们太过常见了,人们逐渐习以为常,当这些特征出现在为中国网络量身定做的聊天机器人身上时,依旧没有被意识到……
更多为什么常年被谎言侵蚀的中国人反而不关心真相
市场化媒体正在日渐迫切的利益追求中沦陷,让每个人都能发言的社交网络也同时成为了谎言最大的舞台。真相并没有消失,但它出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谣言扩散的速度,人们只喜欢听他们爱听的话、只接收那些他们喜欢看到的信息,也正是社交网络的所谓人性化功能,更便捷的帮你筛选出自己的口味,它充分体现了“trust yourself”这句经典鸡汤的力量……
更多舞台还是培养基?自恋型人格与社交网络媒介的关系
威权政治是仇恨和恐惧驱动的,民主政治是信任驱动的,Trump通过打破信任、扩散刺激性情绪,得以获得广泛共鸣,如果他的支持率三成以上与此有关,便很难再将社交网络语境定义为民主。注意:自恋型人格居于黑暗人格三合一首位,是‘政治强人’的重要特征……
更多冷漠,低效的自嘲和习以为常
中文底层舆论的特点是一等媒体引导话题,二等时评人带来观点,三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,普遍缺乏引领及聚合一个话题的主动性甚至意识。而对于媒体来说,只能带来最新的信息,也就是最具新闻价值的话题,他们追求的是“眼前一亮”,包括舆论点评在内,如果无法挖掘到更多新意,他们就会放弃对该话题的深入……
更多社交网络人擦不净的眼镜片
发红包才转发,是熟人才会点击,即便在同一个群聊里,如果你与众人不熟悉也会被忽视。最终人们看到的有可能不是真理,而是最有钱最喜欢发红包的人、或者大众情人式人物的观点。我们当然可以希望大众情人们都是智慧的结晶,不过在中国的网络上,这两点价值很难兼备,内容审查的大门槛造就了一个规律:越明白的人“死”得越快,越是有真知灼见越难以获得知名度……
更多